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冰客 報道:在鄖陽博物館,有一尊鎮館之寶——綠松石毛主席雕像。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像的材質多種多樣,唯獨沒有綠松石雕刻的人像。為了彌補這一缺憾,鄖縣(現鄖陽區)鮑峽雲蓋寺綠松石礦派人帶着本地最好的原石,赴京請工藝師雕刻。這尊綠松石毛主席雕像製作精美,栩栩如生,也是存世唯一的綠松石偉人像。
文物檔案:綠松石毛主席雕像的規格為5.8釐米×7.1釐米×2.6釐米,重0.125公斤,雕刻工藝出色,原料潔淨無瑕,成為鄖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68年,礦領導赴京請人雕刻綠松石偉人像
資料顯示,這尊綠松石毛主席雕像的規格為5.8釐米×7.1釐米×2.6釐米,重0.125公斤。它的雕刻工藝出色,所用原料潔淨無瑕,將偉人的風采展現得栩栩如生。鄖陽博物館解説員介紹,這尊雕像一經展出廣受好評,成為遊客最喜愛的藏品之一。
“這尊綠松石毛主席雕像,出自著名工藝雕刻大師王德齡之手,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用綠松石雕刻的主席雕像,具有特殊意義。”鄖陽區文化和旅遊局文物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周興明説。
對於綠松石毛主席雕像的誕生過程,以及如何被鄖陽博物館珍藏的故事,鄖陽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李茂勇曾專門進行了調查。2019年7月,他赴京拜訪王德齡,寫下《綠松石毛主席雕像背後的故事》一文。
文中寫道,上世紀六十年代,人人爭相佩戴毛主席像章,室內擺放毛主席尊像。在十堰地區,毛主席像的材質多種多樣,唯獨沒有綠松石雕刻的毛主席像。以出產綠松石聞名國內外的鄖縣雲蓋寺綠松石礦,想要彌補這一缺憾。
1968年,雲蓋寺綠松石礦黨委書記楊貴春、礦長陳英明,帶着3塊綠松石原料來到北京,找到時任北京玉器廠廠長王懷志。兩人道明來意後,王懷志十分支持,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剛從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進修回來的雕刻師王德齡。接到任務後,王德齡備感壓力,下決心要製作一尊雕像精品。
3塊綠松石原石都是經過雲蓋寺綠松石礦精心篩選過的,品質優良,王德齡看中了最大的一塊,兩塊小料則由礦方留給玉器廠,抵作加工費用。王德齡反覆斟酌,決定照着當時流行的毛主席石膏像式樣雕刻。
為了使偉人顯得年輕,王德齡在雕像面部做了局部修改。綠松石有黑色鐵線和其他雜質,如何確保雕像面部沒有瑕疵,這道難題擺在了王德齡的面前。他仔細設計,足足花了一週多時間,才完成偉人像的雕刻任務。看到最終的雕像成品,北京玉器廠和雲蓋寺綠松石礦領導都十分滿意。目前,它成為存世的唯一一尊綠松石毛主席雕像。
人們敲鑼打鼓喜迎毛主席雕像
鄖陽人黃新鄖1958年出生,6歲隨父親來到雲蓋寺綠松石礦,在礦上整整待了30年。在礦場,他先後當過辦公室主任、副礦長、副總經理,後任工藝美術三廠廠長。1968年,他10歲,參與了礦上從北京迎回綠松石毛主席雕像的活動。至今,他都記得當年的盛況。
“雕像製作完成後,北京玉器廠派人專門送到我們礦上。當時礦山上最高檔的車就是一輛台基爾卡車,礦上安排司機開着卡車,車上插滿紅旗,載着員工敲鑼打鼓前往鮑峽鎮迎接,沿途都是人們喜迎的景象,一路燃放鞭炮禮花。”黃新鄖回憶道。
綠松石毛主席雕像被迎接回來之後,一直放在礦黨委書記的辦公室裏,供員工瞻仰。後來,雲蓋寺綠松石礦進行改制,綠松石毛主席雕像被鄖陽博物館收藏。
“這尊雕像之所以是無價之寶,有3個原因:一出自著名工藝雕刻大師王德齡之手;二是世界唯一一尊用綠松石雕刻的,神似、形似、達到高超工藝水平的作品;三採用中西結合的雕刻手法,有別於中國傳統雕刻工藝。”黃新鄖介紹,“這尊雕像至今保存完好,色彩鮮豔,質地細膩。”
鄖陽博物館副館長王詩禮介紹,一直以來,這尊珍貴的綠松石毛主席雕像受到遊客的崇敬。同時,該館還存放着另一件鎮館之寶——巨型天然優質綠松石,也受到參觀者的喜愛。這塊巨型綠松石是1994年1月在雲蓋寺礦開採的,重66.7公斤,質地細膩,顏色純正,結構完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塊天然綠松石,堪稱國寶。